中国物流行业网 新闻中心
中国物流行业网 > 新闻中心 > 资讯中心 > 物流新闻 > 内容

物流“走出去”仍需下功夫

时间:2018-11-19 8:9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与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增加,近14亿人口的消费规模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消费升级,产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为物流业在国内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货源与广阔市场。与此同时,我国交通运输业鼓励竞争,中外交通物流企业同台竞技,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大发展,中国综合运输网络日益改善并越来越与全球海陆空的运输网络对接,不断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增添市场活力,为中国物流服务提高效率,走向世界创造了有利条件。

巨大的物流市场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优势首先在于物流市场规模巨大。1978年我国的货运量仅有24.89亿吨,到2017年全国货运量已达479.4亿吨,40年来增长了19.26倍。其中的公路货运量、铁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多年来居世界第一位。2017年快递业务量突破400亿件,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从2016年起,中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就超过了11万亿元,开始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目前,中国物流业从业人员超过5000万,占全国就业人员的6.5%;物流业为我国的劳动大军提供工作岗位,为扩大就业做出重要贡献。

其次是物流需求向消费型服务的结构升级。新中国从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前30年里,交通及物流业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型和民众温饱型的运输物流服务需求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生改善与经济结构调整,近十年来我国由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特征日益明显。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万亿元,全年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5480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网上零售已成为重要的消费力量,并以快递企业为主完成物流服务。参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消费升级正在成为今后推动中国经济持久增长的主要动力,由此也决定了中国的物流需求向消费型服务结构升级的发展大方向。

三是物流运行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在物流大数据、物流云、物流模式和物流技术等几大领域的年度市场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十三五”时期,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加大了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力度,行业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明显,表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新时期我国物流业提质增效的驱动力之一,以智慧物流来加快行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了必然趋势。

四是中国的社会物流效率与物流产业地位稳步提升。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期内我国物流业处于粗放经营与多头管理,物流市场主体过于小、散、乱,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经营上的无序竞争,跑冒滴漏,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成为常态,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社会物流效率的差距很大。“十二五”以来,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新变化,提出了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物流业根据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不断优化,同时国家与地方政府持续加大了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持与降本增效的力度,使中国的社会物流效率稳步提升。

2017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同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这也是我国连续六年的下降。2017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达51.6%。根据测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上升1%,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就会下降0.3-0.4个百分点。随着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中国社会物流效率稳步提升的趋势显现,但是与发达国家社会物流总费用平均约占GDP8%的水平相比,中国物流业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物流业的产业地位也随着其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从过去的辅助性产业地位提升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喜人。

中欧班列不断扩容

中欧班列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铁总”)组织,相关地方政府与企业积极参与,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它是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

中欧班列有三大优势。一是在运输方式上可以节省时间与运输成本。对于许多远离海洋、港口的沿线内陆国家的国际货物运输来说,采用中欧班列的运输方式将比传统的海运方式节省时间,又比航空运输方式节省费用。二是搭乘中欧班列,将中国中西部地区原来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劣势瞬间转变为开放的高地和与国际接轨的前沿。直接带动了郑州、武汉、长沙、重庆、四川(成都)、西安、银川、兰州、乌鲁木齐、昆明、贵阳等中国内陆地区向西开放的经济触角延伸至欧亚大陆,有利于中国东部、中西部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三是推动亚欧大陆的联动发展。亚欧大陆拥有世界人口的75%,地区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额的60%,东面有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面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强,通过中欧班列必将不断扩大和深化中欧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经贸合作,促进双方在各领域的往来,共同发展。

目前,中欧班列依托西伯利亚大陆桥和新亚欧大陆桥,已初步形成了西、中、东三条中欧班列运输通道。自2011年首次开行以来,中欧班列发展势头迅猛,辐射范围快速扩大,货物品类逐步拓展,开行质量大幅提高。据铁总官网发布的信息,2017年中欧班列开行达3600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6300列。到今年8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万列,国内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已有37个城市,到达欧洲15个国家43个城市,已达到“去三回二”,重箱率达85%。亮丽的“成绩单”已经提前实现了国家规划的“到2020年中欧班列年开行5000 列左右”的目标。

中欧班列还在不断扩容,甚至将引来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例如,作为海运强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国提出了以国际铁海联运的方式经由中欧班列开辟日、韩等国产品陆路输欧新通道的设想与调研活动。

当前中欧班列仍处于发展初期,在运作中存在着的突出问题有:供需对接不畅通,各地争抢班列的货源;班列开行的数量爆发性增长,部分铁路段利用率接近饱和,部分站场换装设施无法满足运输需求,口岸出现拥挤,沿线基础设施和配套支撑能力不足;班列的综合运输成本比较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有待提高等。我国政府与各地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正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我国与沿线国家积极建立政府间协调、合作的机制性机构等,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将促进中欧班列行稳致远。

跨境电商迅猛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商进出口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模式和新动力。商务部预测,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体交易规模将达到8.8万亿元。

跨境电商之所以广受欢迎,迅速发展,是在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它比传统的外贸方式优势明显。一是成本低、效率高、便利性。开店办公司可以因陋就简,在运作上电商可以跨越传统贸易(如通关、交易、物流等)很多不便利的地方,利用跨境电商的 “单一窗口、电子口岸”,大大提高效率,迅速实现双边贸易。二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以前的国际贸易市场是资本、资源雄厚的大企业为王,而今后借助电商平台,无数做小本生意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平等、便捷地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商机并迅速成交,这不但将有利于全球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增加市场活力与竞争的公平性,更大的意义在于中小企业才是所有国家企业的大多数、就业的大多数,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三是可以满足个人消费者不出国门就能买遍全球的愿望。四是推动了国际物流大发展。

我国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一是为企业服务的,如B2B,占据了电商贸易的大头。二是为消费者个人服务的,如B2C、C2C等,这部分每年的增长都很快。三是由政府推动的跨境电商聚集区,如由国家批准建立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目前已有三批,35个城市。试点已取得积极成效,例如杭州作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经过先行先试,跨境电商交易额从2014年的1亿多元,快速增至2017年的600多亿元,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杭州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和产业转型的新引擎。

在这些批准的试点城市中,许多都是我国推动“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东部、中西部都有,并且多数开行了中欧班列,国家通过不断扩大试点城市,就是要求以跨境电商为突破口,在物流、仓储、通关等方面进一步简化流程、精简审批,完善通关一体化、信息共享等配套政策,持续地推进对外开放、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四是在国外复制中国的跨境电商模式或者中外电商企业合作、投资入股经营等。现在,中国电商模式的成功正吸引不少国家希望与中国大型电商企业合作,共建这种中国式的电商服务平台,以促进本国与地区中小企业和经济发展。电商模式还将在实践中继续创新。

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跨境物流的高效服务,这两个行业相互支撑已形成了战略协同关系。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物流的主要模式有海外仓储、邮政包裹、国际快递、国内快递及专线物流等。

中国物流企业走出去要做好“功课”

站在我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历史起跑线上,顺应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大潮,中国物流企业的服务也需要跟上,走出去是必须的,但是要努力做好“功课”,才能善抓商机,勇闯市场,取得成效。

一要善于学习,从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做起。在“走出去”的当下,要学习、借鉴国际物流领先者的发展经验,对于今天同样要闯荡国际江湖的中国物流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首先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尽快接受和适应“互联网+经济全球化”新时代,企业家与管理层所必须具有的开放、共赢思维。企业的商业模式必须创新。

例如,在硬实力方面,跨国物流企业建设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分层级的物流枢纽、全球调度的机队、车队、仓储,以及可以充分运用的铁路、海运资源和多式联运的衔接技术,一流的信息技术手段,雄厚的资本。在软实力方面,主要有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健全的人才引进与培训制度、国际化的市场研究与创新能力、全球包容性的企业文化、完整的客服管理系统、良好的政府与社会公共关系维护制度等。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处于国际化经营发展的初期,相比于行业的跨国巨头虽然差距很大,但对于上述众多适应国际物流业务发展的能力,我国快递物流企业同样需要拥有,而且经过分阶段的努力也一定可以拥有。

二要沿着“一带一路”由近至远,逐步建立全球性的物流网络。可以预见,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并将以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为主线。这些产业“走出去”将产生大量的涉外物流服务需求,这正是中国快递物流企业加快发展涉外综合物流服务业务,转型升级的最佳场地。与此同时,小众化、分散性的跨境网购快递服务也在日益扩大规模。跨境网购以小件为主,是一片广阔的蓝海。我国快递物流企业可以从这里入手,根据跨境商流、客流及国别情况,由近至远,逐步建立起全球性的物流服务网络。

三要加强政企合作。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扩大开放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保驾护航的作用变得日益重要。“十三五”期间,要深化政府部门改革,加快转变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为市场主体在国内外的发展排忧解难,创造更好的环境。还要看到,市场和企业都不是万能的,他们所遇到的共性困难应当由政府主导来推动解决。只有政企双方紧密合作、相互协调、共同发力,才能唱好“走出去”的大戏。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焦点资讯
推荐资讯
Copyright © 2012-2024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物流行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