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开发最接地气的高铁技术
随着京雄城际等一批智能高铁的建成,我国高铁开始进入“智能时代”。
高铁智能化,是保持行业领先的必然选择。我国高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后发赶超,规模、技术实现世界领先。要始终保持领先地位,我国必须牢牢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实现持续突破。
高铁智能化,是未来铁路发展的战略方向。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高铁建造、装备、运营领域的要求持续提升。以京张高铁为例,所经地区外部环境复杂,建造过程涉及线路、轨道、地质、通信、防灾等23个主要专业,专业间协调难度大。传统施工和运营管控方式已无法适应如此大量和高端化的需求,只有通过智能建造和智能运营管控技术,才能有效应对。
高铁智能化,是消费升级的客观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高铁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从“走得了”到“走得好”,我国高铁发展已经满足了人们出行的基本要求。走得便利、走得体面、走得智能又成为新的需求。高铁唯有在智能化上下功夫,推进电子客票、刷脸进站等新技术手段,推进5G、WiFi的广泛布局,改善乘坐体验,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我国高铁走向智能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是有技术支撑。中国高铁发展经历了初始化、国产化、自主化等阶段,目前在高铁建造、机车制造等部分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同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我国基本上和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有一定优势。
其次是有经验积累。这些年,我国在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建造高铁,克服了多重困难,锻炼了建造能力,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系列成果,培养了技术管理队伍,全球最大高铁网的运营经验没有其他国家可以相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智能化事半功倍。
三是有项目依托。我国高铁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口众多、运力需求大。在可以预测的将来,我国高铁还将以较快速度发展,还有许多新项目上马,推进高铁智能化不会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当然,我们还要认识到,高铁智能化还是一个尚未深度触及的领域,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有许多的未知性。因此,在智能化创新方面,我们要注重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始技术创新、系统创新,推动产学研用相互配合,整体推动智能化向前发展。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以人为本,要从人民群众的期盼入手,研究最实用、最接地气的技术,建设最能满足群众需求的高铁,这才是建造智能高铁的初衷。
- 7-14· 国家开发银行上半年发放物流领域基础设施贷款120亿元
- 6-13· 南通开发区:“知产”变资产 创新添动力
- 6-9· 郑州市开发区优化整合基本完成
- 5-27· 贵州不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
- 1-20· 如何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前进方向
- 11-26· 宝可梦开发商 Niantic 获得 3 亿美元新融资:用于构建元宇宙等
- 4-22· 华为开发者日将于 4 月 28 日在广州举行,有望公布鸿蒙 OS 更多内容
- 3-15· “涨”声不断 江淮骏铃新春钜惠先买先赚
- 12-24· UOS 开发商统信软件完成 A 轮 11 亿元人民币融资
- 11-5· 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