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自贸试验区发布周年“成绩单”
总体方案确定的713项改革试点任务平均实施率接近80%;前七个月实际利用外资131.1亿元人民币,外贸进出口6607.6亿元人民币,分别占所在省市的5.8%和10.8%……这是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六个自贸试验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运行一年交出的成绩单。
9月2日,在商务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表示,去年8月,上述六个自贸试验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运行。一年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立足区位特色优势,突出差别化探索,加强系统集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实现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加强改革探索的设立目标,更好服务了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
唐文弘介绍,一年以来,各地围绕战略定位,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开展差别化探索。例如,山东支持成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研发体制机制创新,设立不到一年,已凝聚87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创立64家科研机构,转化研究200多项前沿技术成果,带动社会投资超过200亿元。河北自贸试验区雄安片区立足建设金融创新先行区,积极探索监管“沙盒机制”,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顺利推进,目前已入盒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平台等五个创新应用。广西、云南、黑龙江作为我国首次在沿边布局的自贸试验区,积极通过改革创新助推沿边开放,如广西实现边境陆路口岸全信息化智能通关,云南创新开展“跨境电商+边民互市”,黑龙江打造跨境综合物流枢纽等,辐射带动沿边地区发展。
系列探索支持之下,各地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唐文弘介绍,今年以来,山东等六个自贸试验区和上海临港新片区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多措并举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工难、履约难,在加快产业聚集和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出台了许多创新举措,通过服务外贸外资企业、支持企业融资便利化、推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仍将持续低迷,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果,相信随着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深入推进和建设质量的持续提升,将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新的贡献。”唐文弘说。
在具体举措方面,唐文弘透露,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推动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形成更多针对性强、实效性强、集成性强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在探索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方面,走在前列,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 8-14· 海南自贸港12月18日启动封关 建设航运航空枢纽让外资更多外贸更活
- 6-23· 多个新站新线开通 全国铁路“上”新图
- 6-16· 自贸港观察|海南:变“短”的“黄金水道”
- 6-16· 海南自贸港首支QFLP母基金落地澄迈
- 6-13· 自贸区助力沈阳建设对外开放高地
- 6-9·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将制度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 6-9·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南汇新城)1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 6-6· 海南自贸港建设两周年观察:政策生效升级 封关稳步推进
- 6-2· 中国自贸“朋友圈”不断扩大
- 6-2· 自贸区黑河片区出台20条促进投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