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白沙调整农业结构 乡村振兴步伐加快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西,由于地处生态核心区,山地、盆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9%,产业发展受限。今年以来,白沙黎族自治县立足当地自然生态资源条件,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让小产业逐步释放大活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打安村长岭兰花种植示范基地,一盆盆兰花绽放出鲜艳的花朵,将种植大棚装点得格外清新艳丽。正在种植大棚里忙碌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吴俊才告诉记者:“这个兰花种植项目2018年4月启动建设,是县里‘一镇一品’项目之一,随着兰花价格的不断上涨和销路的扩大,基地兰花基本实现了销路旺盛的局面,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的新路子。”
打安村民马少颜每天早上六点多钟就来到家门口的兰花种植基地,耐心地侍弄着兰花。马少颜的两个小孩正在上学,丈夫每天还要割胶,这份在家就能上班的工作让她十分满意,“离家不远上班照顾了家庭,还有收入,真的挺好”!
近年来,白沙黎族自治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走进白沙县牙叉镇新海府生态鸽养殖基地,技术员正在孵化机旁小心察看刚刚脱壳的小鸽子。厂区里,一辆装满鸽子的运输车正驶出厂外。这个占地面积40亩的项目,采取“政府+贫困户+企业”的运营模式,总投资1937万元,饲养规模3万对种鸽,预计年出栏乳鸽50万羽以上,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预计年利润264.5万元,其中129.55万元作为贫困户分红资金。
巩固“脱贫果”,接续“振兴路”。白沙黎族自治县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年谋划并执行规范程序入库项目共100个,涉及资金6.5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资金规模3.16亿元,占比51.6%。以布局集约化、产业链条化、品质高端化、功能多样化等为重点,加快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推进邦溪、阜龙高端水果产业项目和细水蛋鸡产业项目,深化农业品牌建设,实现茶叶、咖啡、槟榔、百香果、畜牧业等产业产值同比显著增长。做强村集体经济,合作发展橡胶、绿茶、共享农庄等高效特色产业,盘活企业资源优势,辐射集体经济薄弱村持续稳定增收,建立起了村集体经济收益的长效有力保障机制。
生态环境为基,产业发展为先,如今白沙黎族自治县乡村振兴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白沙黎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陈柏战介绍,今年以来,白沙探索出一条“稳胶、扩茶、扩药、创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通过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强劲的农业。同时,白沙将继续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户指尖创业,强化“造血”功能,截至今年10月底,白沙电商已累计销售助农产品6744.23万元,带动农户26172人次增收。(经济日报记者 潘世鹏)
- 8-14· 海南自贸港12月18日启动封关 建设航运航空枢纽让外资更多外贸更活
- 6-16· 海南自贸港首支QFLP母基金落地澄迈
- 6-13· 海南文昌探路近海养殖绿色转型:鱼虾上楼 污水截流
- 6-6· 海南自贸港建设两周年观察:政策生效升级 封关稳步推进
- 5-19· 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空港口岸物流服务系统上线
- 5-16· 海南:2025年力争实现全岛3小时通达
- 5-12· 海南发布《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
- 4-25· 海南自由贸易港-东盟智库联盟正式成立
- 4-18· 海南自贸港:正推进销售税改革相关研究工作
- 4-14· 海南三亚科学轮作促进“钱粮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