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行公益“小慢车” 厚植为民“大情怀”
在高铁时代,中国名片“复兴号”驰骋在祖国的大地上,“绿皮火车”似乎已经成为上个世纪遥远的记忆。相比于高铁动车,绿皮普速列车被人们称为“小慢车”。在我国的偏远山区还保留着81对公益“小慢车”,它们票价低廉、逢站必停。
公益“小慢车”是不计成本的良心车。从普雄开往攀枝花南的5633/5634次就是公益“小慢车”之一,它全程运行376公里,历时9个多小时,穿行于大凉山地区,途经27个站点,旅客大多是彝族老乡和沿线职工。40多年来,尽管我国经济已取得突飞猛进的增长,但是它的票价却从未涨过:最高票价26.5元,最低票价2元。铁路部门不计成本、不论盈亏开行的“小慢车”,切切实实为民众减轻了出行负担。在“盈利”与“公益”之间,铁路部门以实际行动抒写了民生担当,增强了山区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公益“小慢车”是通往城市的连心桥。铁路部门想村民之想,精心打造的旅行环境,坚持开行的“小慢车”,成为了大山联通城市的纽带。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因交通不便,沿途学生上学、村民售卖农作物、青年外出打工都依赖这趟“小慢车”。这趟“小慢车”已成为人们心中的“大校车”、“公交车”、“致富车”,给大凉山带来了希望,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小慢车”极大促进了乡村之间的产业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
公益“小慢车”是共同富裕的践行者。全路81对公益性“小慢车”自2017年实现常态化开行以来,已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经停530座车站,途经35个少数民族地区和104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市。从华北平原到西北边陲,从大别山区到秦巴腹地,从土家苗寨到雪域高原,公益“小慢车”翻山越岭、风雨无阻,为村民生产的农副产品提供销路,切实增加村民收入;为市民找到充满诗意的世外桃源,使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使山区老百姓在脱贫致攻坚战中未曾掉队,在共同富裕路上阔步前行。
不忘来时路,走好新征程。高铁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腾飞的速度,而“小慢车”则传递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时代温情。“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公益性“小慢车”坚持开下去的动力,铁路部门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把更多的发展红利惠及于民。(高兆广)
- 12-15· 科学开行助力经济发展有序恢复
- 9-1· 信阳开行直通苏州高铁列车
- 8-1· 开行通勤高铁 彰显铁路担当
- 7-18· 开行专列助力旅游业恢复发展
- 6-30· 公益“小慢车”跑出惠民“大情怀”
- 6-13· 前5月开行1135列 长三角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
- 6-9· 前5月开行1135列 长三角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
- 6-2· 开行“环西部火车游”为经济发展添活力
- 5-30· 开行“插秧专列”助力保障粮食供给稳定
- 5-30· 公益慢火车传播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