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碳”目标,推动铁路低碳转型
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举行“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王忠刚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四五”时期,铁路行业要对标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制定铁路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铁路领域低碳转型。
实现“双碳”目标,科技创新必须是先导。坚持目标导向,推动科技强国、自主创新。从铁路部门十四五规划可以看出,未来铁路将逐步摆脱对外部能源进口的依赖,各项能源产业将从资源属性切换到制造业属性,大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新能源动车组列车、重载列车、高速轮轨货运列车等装备研制都要实现重大突破,这对铁路来说既是机遇也将是一份重要的挑战。从近期来看,铁路电子客票、高寒高铁顺利通车、冬奥会科技列车、高铁畅享5G信号,以及电子临时乘车身份证明等惠民的科技创新举措,有力助推了低碳转型目标。
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实现公转铁运输。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实现绿色低碳生活,选择铁路出行就是很好的绿色交通工具。尤其是经历了电气化升级改造的机车,几乎达到了“零排放”,节能环保优势较公路运输差异明显。在打造铁路大通道方面,加快完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目前我们已经突破技术壁垒,自主修建了高寒高铁,并成功通车,在下一步规划中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川藏铁路建设,着力填补西部铁路“留白”。正如铁路十四五规划中所述,预计202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6.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含部分城际铁路)5万公里左右、覆盖95%以上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基本形成“全国123高铁出行圈”。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铁“公交化”开行,“慢火车”往来大山深处,让人民出行更便利,不仅拉近了城市的距离,也降低了碳的排放量。
实现“双碳”目标,发挥铁路比较优势。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骨干,具有大能力、低成本、节能环保等技术经济比较优势,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优先选择铁路运输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也为低碳运输贡献了力量。在发挥比较优势方面,铁路大力推进铁水、铁海、铁空等多式联运,推进能源、信息、交通三网融合,有力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转移。
实现“双碳”目标,开展“碳达峰”全员行动。从宏观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全员的努力。铁路部门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引导,提升职工绿色低碳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通过绿色出行、远程办公、无纸化办公、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的使用、合理调节空调温度等方式,深入挖掘“低碳细节”,打造节约型企业,构造绿色低碳生活圈,让低碳生活成为时尚潮流。(于世萌)
- 11-28· 落实铁路购票新规 保障儿童乘车优惠
- 5-9· 落实重大国家战略 推动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5-2· 落实防疫举措 五一期间这些重大项目工地稳步推进
- 3-14· “双碳经济”搭载铁路列车健康发展
- 1-13· 落实“四个坚持”,奏响铁路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 1-4· 聚焦“双碳”成都优化调整四大结构
- 6-21· 以“双碳”目标共拓城市级智慧能源市场:特斯联、三菱重工战略签约
- 4-29· 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交通运输怎么干?
- 3-29· 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交通运输怎么干?
- 11-26· 各地邮政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