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转型 氢启未来
本报记者 曹英姚荃茂 权璐
近年来,面对国际社会低碳环境约束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能源转型的挑战和难度空前。以化石能源为主体向以新能源为主体转型是我国能源系统转型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我国达成“双碳”目标的根本举措。在谋划能源低碳转型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山西氢能强势出道。
以煤为主 绿色发展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长期以煤为主,这一方面与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和地域分布等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改革开放以后在保障经济大发展中形成的能源体系的粗放式发展和敞口式消费有关。”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高级顾问韩文科对记者介绍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逐年降低,我国的能源体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清洁化趋势。
“按照我国‘双碳’和绿色发展要求,在生产端,要加快煤炭产业的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升先进产能占比,力争尽早做到增加产量不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消耗;在消费端,要加大力度构建清洁低碳化的能源消费模式,切实做到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逐年降低。”韩文科如是说。
韩文科认为,“在‘双碳’目标下,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将呈现一个不断下降的过程,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会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我国的能源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复杂性、难度和挑战是其他国家没有遇到过的。”因此,促进煤炭生产和消费绿色转型,充分发挥煤炭在整个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支撑作用,是确保能源体系达成“双碳”目标的关键。
布局氢能 山西煤炭新出路
世界能源转型看中国,中国能源转型看山西。山西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大省,正确认识煤炭在我国能源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谋划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十分有必要。近年来,山西抢抓氢能机遇,布局氢能赛道,大同、长治、晋中、太原等市氢能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应用场景越发广阔。
谈到山西氢能产业发展优势,山西省能源研究会理事长程章介绍称,制氢目前主要有四种方式,煤炭等化石燃料制氢、工业副产物制氢、电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及其他,煤炭制氢、煤气化制氢的成本最低,而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炼焦过程中的副产品会产生大量的氢气。以大同为例,目前正在筹建的年产11万吨煤制氢项目,每立方米制氢成本约为0.8元,比天然气制氢和电解水制氢更具优势。
与此同时,山西丰富的焦炉气和煤化工尾气资源,也具有明显的规模化制氢成本优势。近年来,众多新能源领军企业纷纷抢滩山西布局氢能赛道,随着焦炉煤气制氢、氯碱尾气制氢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立项建设,山西氢能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尤其在已经出台的山西省“十四五”规划中,氢能将作为山西“七大先导性未来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氢能会像煤炭一样,成为山西下一张充满未来气息的亮丽名片。
- 4-3· 今年5月,这场大会不可错过!2025煤炭行业物资装备与现代物流发展大会即将举办!
- 10-31· 煤炭需求量攀升 铁路部门全力保障电煤运输
- 6-16· 山西计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5万套
- 6-16· 山西抓项目稳投资 持续保持投资快速增长
- 5-27· 山西打出科研松绑减负“组合拳” 全面激发创新活力
- 5-23· “西煤东运”大动脉大秦铁路集中检修完毕 全力保供迎峰度夏
- 5-19· 山西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实现首季开门红
- 4-21· 山西61条举措助服务业恢复发展
- 4-14· 山西大同致力推进黄花产业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
- 3-31· 山西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