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快递业拉动 包装产业规模超百亿元
中国快递年业务量已跃居世界第一,由快递业拉动的下游包装产业规模已经超过百亿元,海量快递包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发社会关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过度包装”难防运输中损坏、使用可降解材料却成本高、回收快递垃圾动力不足等,行业仍面临“绿色难题”亟待破解。13日在杭州召开的“2016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业内人士和专家也就此展开热议。
快递包装“大材小用”
快递包装的确存在“大材小用”的现象。从事塑料包装研发的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彤旻表示:“快递包含大量的包装物,主要有纸箱,纸箱里面的缓冲袋、气泡袋,以及外包装的塑料薄膜,这些到消费者手中时便成为废弃物。”然而,如果不多塞点填充物,运输途中出现损耗,商家又担心面临差评。
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首份《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4年共消耗约140亿张快递运单、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21亿个封套。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到2020年全国的快递总量将达到500亿件,大约包含200亿的塑料袋以及70亿的气泡袋,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压力。
须加快向绿色快递转型
目前,不可降解材料仍在快递行业“大行其道”,而这些包装材料到消费者手里往往变成了废弃品被丢弃,回收率低。“我相信绿色、环保的材料,是每一家物流公司都希望去做的。但是无法避免现实问题——成本。”菜鸟网络CEO童文红表示,“我们做过分析,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8分钱,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是它的4至5倍。谁来为这些环保材料买单?”
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杨骏说:“绿色的快递包装使用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成本问题。国家对快递行业发展也十分关注。但目前,对快递业、电商的包装规范标准、指导意见还没有明文规定,作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须加快向绿色快递转型。”
12日,国内外32家知名物流企业在会上成立绿色联盟,推动物流业向低排放、无污染、可循环发展,并承诺到2020年,替换50%的包装材料,填充物替换为100%可降解绿色包材。同时通过使用新能源车辆、可回收材料等举措,争取达成行业总体碳排放减少362万吨。
- 8-14· 我国货物贸易规模连续8年全球第一
- 8-14·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高铁网 高速网和邮政快递网
- 7-21· 上半年快递业务收入超7000亿元
- 7-7· 我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容提速
- 6-16· 我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往来持续深化
- 6-9· 快递新规实施在即:全链条治理引领绿色转型新赛道
- 6-9· 4月我国航空运输规模增势良好 国际航线表现亮眼
- 3-31· 驿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递出库仪实测:1秒1件、0漏扫、免云存储
- 11-24· 我国能源“大动脉”——大秦铁路 运输秩序正在全面恢复
- 11-17· 我国多地铁路在建项目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