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芒种时节,走进兰州新区万亩高产优质苜蓿基地,集中连片的优质高产苜蓿一片翠绿,长势喜人,迎来收割期。在兰州新区秦川镇炮台村、振兴村的苜蓿种植基地里,5000亩头茬苜蓿铺青叠翠,微风吹过田间绿浪涌动,泛起阵阵波光,数台收割机协同作业,在绿色的大地上划下整齐的线条。
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好,每年可以采收三到四茬,经过收割、晾晒、捡拾、切割等环节,绿油油的苜蓿被青贮裹包,变成营养丰富的青贮饲料。据项目负责人高福云介绍:第一茬苜蓿将在一周内采收结束,预计产量1500吨,产值450万元。此外,完成头茬收割后,公司将继续追肥、灌溉,到7月底可以收割第二茬。
近年来,秦川农业公司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于秦川镇炮台村、振兴村、段家川、小横路等村建成兰州新区秦川园区万亩紫花苜蓿优质牧草基地建设项目,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通过引入优质种植企业,带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集中连片高产优质苜蓿2万多亩,有效推进了饲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在带动群众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在兰州新区水阜河畔,草木葱茏,连片的苜蓿流青溢翠、清香扑鼻,轰鸣的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一派丰收景象。
为提升水阜河水生态综合治理经济效益,新区水务集团在水阜河畔种植了1300亩苜蓿,如今已进入收获季节。为了更加细致地收割苜蓿,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在一台大型收割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台小型收割机和部分人工辅助。据统计,水阜河岸的苜蓿一茬总产量约650吨,产值65万元。
据新区农林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新区累计种植苜蓿等饲草6万亩,其中集中连片高产优质苜蓿面积2万多亩。首茬苜蓿干草亩产将达到300公斤以上,全年预计亩产产量达900公斤以上,裹包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苜蓿产量的逐年提高,为新区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兰州新区将生态修复、未利用地开发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统筹规划种养加循环农业发展,推进以高产优质苜蓿为主的饲草基地建设,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改良土壤性质,改善区域小气候,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走出了一条种养加全产业链生态循环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文/图)
- 6-16· 哈尔滨新区:发挥“五区叠加”政策优势 持续发力数字经济
- 6-16· 哈尔滨新区:力争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占新区GDP50%以上
- 6-16· 江东新区实现19项自贸港“首单”业务突破
- 6-16· 合肥高新区打造“链通高新企业服务平台”
- 6-16· 南昌高新区节能减排久久为功
- 6-16· 西安高新区:企业进乡村 共绘振兴新图景
- 6-16· 赣江新区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 6-16· 滨海新区:把钱花在“刀刃”上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 北方网
- 6-16· 贵安新区:建好人才公寓 让“新市民”安居乐业
- 6-16· 赣江新区打造“双智”新城再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