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腾飞 福建将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本报记者 童彤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表示,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福建省终于迎来了重磅政策,多个城市被委以重任,其意义非常重大。这个沿海大省,拿下了一个国家战略。
力促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地处一衣带水的闽台之间,福建历来都身先士卒,永立桥头堡之地。如今,福建正倾全省之力,全域“出列”,探索示范区建设,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意见》提出了定居落户、全域融合乃至同城化的探索方案,信号意义不言而喻。
9月14日上午,国新办就该《意见》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在会上表示,《意见》将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突出以通促融、以会促融、以情促融,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据介绍,《意见》将围绕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三大方面,明确六大重点。其间,诸如适度超前开展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闽台基础设施应通尽通,畅通闽台与大陆其他地区的连接通道,完善区域物流集散体系。持续优化涉台营商环境,特别是欢迎广大台湾农渔业和中小企业来福建扎根发展,共享大陆发展机遇等意在让台胞共享祖国大陆资源的关怀政策均悉数在列。
闽台之间,素来有“五缘”之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凸显了两地直接而深远的联系。专家认为,在闽台两地之间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可谓顺理成章。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认为,《意见》涉及范围广,政策含金量高,释放出积极的政策信号,将推动福建探索更多应通尽通的路径模式、惠台利民的政策举措、心灵契合的方式方法,让在闽台胞更有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彭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普遍采取通过经济合作达到互惠的效果,同时辅以文化交流持续加深和谋划两岸未来发展。在两岸的共同努力下,很多产品比如农产品已经在关税调节、开放市场环节有了巨大进展,特别是大陆地区的众多人才资源以及巨大的市场优势都会为中国台湾的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彭刚认为,在探索新领域的两岸融合发展道路上,利用好“五缘”优势,重点做好两岸经济和社会文化融合发展的工作,将对两岸的文化认同带来巨大促进。
备受期待的京台高铁或将成为紧密“五缘”的有力“硬连接”。这也与《意见》明确“推动闽台基础设施应通尽通,畅通闽台与大陆其他地区的连接通道”的要求相一致。
据公开资料显示,闽台之间海峡最窄处仅有100多公里,不乏建设跨海大通道的可能性。而在福建省交通“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启动台海通道规划方案研究,全力推进闽台“四通工程”建设的要求,旨在积极推进厦门、泉州至金门通道、福州至马祖通道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的畅通势必更加紧密两岸之间的联系,让该区域发展获得进一步利好。”彭刚说。
尽管困难不小,但若在预期发展上达成共识,未来前景广阔。丛亮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结合两岸关系发展和闽台融合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推动出台实施系列配套的文件,突出先行先试,扩大授权赋能,持续推进政策和制度创新,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
- 5-16· 提质增效 智慧物流怎样插上腾飞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