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名没姓的快递单为何令人踏实?
寄快递,填写收、寄人信息,是详还是略?处理包裹,快递单要不要先揭下来再撕碎?生活在互联网消费时代的人们,除了享受到了便捷,还要与这些细枝末节的事较劲。毕竟,不管是填写信息还是销毁消息,都关乎个人的隐私和安全,不可大意。
颇具新鲜感的是,最近市面上流行着一种快递单,看不到姓名、看不全联系方式。就像这几天,在取快递时核对收件人信息,发现姓名处变成了“笑脸”符号,联系方式的中间数字是“*”号。这种只有符号、没有真名的快递单被称为“隐私面单”,隐匿了个人信息,防止信息的线下泄露,有效控制了信息买卖的一个来源。这种物流业里的一股“清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私人信息“裸奔”的隐患。
我们得益于这个时代,因为互联网技术让信息不再稀缺;也要警惕这个时代,因为技术有其短板,信息存在“后门”。在大量电商交易的背后,是物流公司和快递小哥把千里之外的产品送到家门口,而首要的是需在不同平台上提交个人信息。换言之,只要上网就不存在“我是谁”的问题,只要通过快递运输也需要告诉别人“我是谁”。久而久之,信息泄露和信息安全成了影响整个行业乃至社会发展的痼疾,《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4.8 亿网购用户有超过半数在网购过程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健康的信息经济,决不能一边是欣欣向荣的快递,一边是“裸奔吧,信息”。
快递在路上,信息安全更要在路上。如何保护好私人信息,是必须回答而且要答好的一道技术题,也是权利题。毕竟,个人隐私权、信息权不仅不容侵犯,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信息社会健康运转的基石。
其实,快递运输链条很长,每个环节都有泄露风险,每个环节也都应该成为防范重点。而保护快递路上的个人信息,这种努力和尝试始终都有。例如,很多地方的邮政管理部门会定期召集快递企业,集中销毁快递面单;又如,一些防泄漏课程教给人们用修正液覆盖、花露水稀释字体等;再如,在标签技术上,设计出易碎纸不干胶标签,易撕易碎。种种尝试,并没有让通过快递泄漏信息的步伐慢下来。因为,只要有流转、传送,就是信息一次又一次暴露的过程。也只有从源头上给快递信息加密,才能有效地保障信息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说,“隐私面单”实现了线下安全的快递服务。就像没有姓名和联系方式的快递单,只需要快递员在APP上与收件人“一键联系”,便可找到人、送对货。如果这迈出了快递信息安全的重要一步,那么让信息存储更可靠则不容忽视。如何给源头信息加密?如何防止云端数据泄露?如何保障后台数据系统安全?物流云的安全性才真正决定了快递信息的安全性,而这项工作道阻且长。
这个时代,我们平等地面对海量信息,但是不能平等地驾驭获取信息的渠道。作为消费者,需要在信得过的环境下享受时代福利,而不是相反。正如有人预计2017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将达423亿件,让每一个件快递从出货到收签都不再“四面漏风”,这不仅是消费者的“小目标”,也是构筑安全的信息社会的必然,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 7-21· 上半年快递业务收入超7000亿元
- 6-9· 快递新规实施在即:全链条治理引领绿色转型新赛道
- 3-31· 驿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递出库仪实测:1秒1件、0漏扫、免云存储
- 6-9· 全国快递行业坚持创新开发 让快递速度更快
- 6-9· 快递畅才能网购旺
- 5-27· 快递企业备战“618”:末端人力存压 最差时点已过或迎复苏
- 5-23· 快递新规之下,无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 3-31· 快递慢了 近期网购请注意物流状况
- 3-25· 停发!无法派送!疫情下的快递还要等多久?
- 3-24· 快递业多模式探索“进村”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