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行业网 新闻中心
中国物流行业网 > 新闻中心 > 资讯中心 > 快递资讯 > 内容

京东抛出实时动态订单,想靠技术搞定复杂场景下的农村物流?

时间:2017-4-18 8:16

“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老乡见老乡,购物去当当”“村村上淘宝,生活真美好”……3、4年前,京东、淘宝、当当等下乡刷墙、抢夺农村市场的热闹犹在眼前,但至今并未看到想象中的乡村电商盛市。

第一物流全媒体•现代物流报记者走访京东位于延庆的一个乡村配送点,从中看到了不少有别于城市配送的农村配送情况,或许这种物流的迥异情景让乡村电商发展超乎了各平台的规划想象。

多场景下的迥异配送

“今早上有个村民一早就守着我们的运输车,还没分拣整理包裹就要先挑了拿走,因为要外出,没时间等。”延庆永宁古城配送站的配送员小陈告诉记者。

这只是农村配送站很平常的一件特殊情况,只是千奇百怪的要求中极其普通的一件。而这样独具个性的要求,乡村配送员们每天都会碰上几桩。

例如配送点是个渔村,配送员给渔民送货就不能送到家里而要送往工作的海边,即使写的地址是家庭住址;例如在金矿附近的农村,就需要晚上配送,因为白天村民都在地下工作永远打不通电话;

例如收货人真正的收货地址往往在最后一公里时变成“XX派出所前200米”“XX村大槐树下”诸如此类的场景,配送员必须对配送范围内的路线路标了若指掌;

例如快递小哥要随身带足零钱,因为农村到付的比例高达60%,其中70%-80%是现金付款;

还有邻居代收货、帮忙买包烟连着包裹一起送、帮忙取个其他公司的包裹一起送过去……

京东一位负责人介绍,京东农村配送员经常遇到临时换交通工具的情况,比如有一位配送员给半山腰的村民送货,车子开不进去,每次都会跟山脚下的人借马骑,之后再换回小车;还有的地方只能扁担挑上山、索道过江送货等等。

熟人经济下的个性服务

曾经,农村人口基数大、传统线下零售覆盖不到位、购物需求旺盛、智能手机普及率高成为了电商企业展望未来的充足底气,但事实就是农村配送的场景之多样复杂超乎想象。

如果城市配送还能称为相对标准化的配送服务,那么农村配送可以称之为极具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了——订单个性化需求非常多。

京东方面对此表示,农村消费场景中诸如配送地址模糊化、人员流动性强、消费习惯和信任度底、人口密度低、区域特征明显等,对最后一公里造成巨大挑战。

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几乎每个村点都有这个村的特色、特殊情况、村民分布,配送员要与他们熟知、有信任感、了解用户的个人习惯、了解乡村的各种路线标志物。

一通电话就能找到消费者所在,看到收货人就能联想到大概要去哪找他,个位数的小零钱不必锱铢必较(可以这次不收下次多收基本达到平衡),顺手可以帮买必需品送上门……

这就是熟人、朋友间的交往,超过了城市配送中顾客和配送员的单纯意义。这样的配送本身就是无法承受单量急剧增长,成本也相对较高。

无人机配送仍存政策瓶颈

京东应对这么复杂的消费场景,抛出了不少解决途径,但目前瓶颈依然存在。

首先是被舆论炒得很火的无人机,但目前基本处于测试阶段,未来应用场景更多在于偏远农村。

京东在无人机上的执着业内皆知,已经研发了多种量级的载重无人机,并在刘强东老家宿迁试飞过。目前50公斤量级的已经可以投用,500公斤量级的还在研发,京东预计要3年投产。

不久前与陕西政府达成合作,将打造低空通航物流网络,前几天又马不停蹄赶往四川,与当地政府达成共识,未来在当地建设150个无人机货运机场。预计下一步京东要做的是获得更多省市的许可证,布局全国低空物流网络。

但无人机每次飞行均需要相关部门审批,任何未经申报的飞行都是“黑飞”,这对无人机配送绝对是一个限制,很有可能京东未来测试成熟了,网络搭起了,在政策上还有一段时间的争取期。

偏远地区配送服务难标准化

再者是扩大配送覆盖范围,与菜鸟提供平台不同,京东的优势在于自建物流,农村配送末端是依靠乡村推广员,这些人员不在京东自营体系内,但配送职能与自营配送员差异不大,因此服务体验整体更优。

但这也让农村末端压力增大不少,毕竟人少、情况多、负责范围还大,带来的结果就是很难做到211时效,准确的说是能快的区域非常快,小部分地区则体验相对差。

了解京东农村情况的一位内部人士也称很难做到跟城市一样,“例如大雪封山,配送员根本送不了,这时候就会打电话跟客户沟通。还有不少偏远地区的配送频率也不会太快,但这些地区的用户知道自身情况,也不会太苛求。”

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范围内拥有7大物流中心,运营了256 个大型仓库,拥有6906个配送站和自提点,覆盖全国范围内的2655个区县,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区县总数量为2800多个,京东自营配送覆盖全中国98%的人口。

这组数字证明京东强大的自建物流能力,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突破不会来自简单的能力覆盖,接下来是能力升级的时间。

配送路线轨迹更适用农村

此次在永宁,记者也尝试了农村配送服务。提前一天下单一套图书,第二天上午到达配送站,记者随机找了一家相对显眼的大药房,跟配送员沟通要求送到药房门前。配送员小陈是当地人,对这些建筑相当熟悉,不须多解释路线就答应送完下一个包裹给送过来。

在等待过程中,有一个功能引起了记者关注——订单轨迹。因为不了解需要等多久,记者打开订单轨迹发现可以观测配送员的运动路线,这就意味着减少了等待,当配送车接近目的地时出现即可。京东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相比城市用户,农村人更喜爱使用该功能。”

据了解,京东这种实时动态化订单是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在配送过程中,配送员的位置是实时显示的,GIS通过POS机每30秒采集一次GPS位置信息并上传信息,包括操作人员信息及GPS信息。

用户可在地图上实时跟踪所购商品在道路上移动等投递情况,可以根据自己的位置,在货物即将送达时去往目的地收货,也可以根据实时位置,随时和配送员联系,就近与其交接完成收货的程序。

“我们的快递员经常遇到让他别动,自己去找他的消费者。”有时候村民急于收货,就会查询订单轨迹,发现在自己附近了,就去找快递员拿包裹。京东方面认为这对解决新消费场景下配送痛点有尝试意义。

但记者在尝试过程中发现,这种动态订单功能的实际反应速度并不像京东预计的30秒那么快,大致有2-3分钟的延迟,并且网络质量也会影响消费者的切实体验。这些都需要京东继续加强优化,否则应用场景会大大受限。

技术创新是下一个物流赛点

但科技信息技术在解决农村问题上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有专家认为除了强化政府层面的物流政策推动、协调各部门统筹布局、资源互补和加大基础物流设施投入力度外,目前亟需的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建设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建立覆盖县城、乡镇、乡村的三级配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这也是为何以京东、阿里为代表的电商企业今年眼光着重在物流科技、大数据,同时顺丰、通达系快递也同样在上市后重点布局自动化设备、信息化等方向。

京东年会上刘强东喊出了未来12年的战略核心:技术!技术!技术!明显感受到今年京东在产品技术发布、物流设备创新上不断往技术前沿靠拢。

但菜鸟网络等同样在智慧物流、大数据方向上大跨步前进,发布隐形面单、优化打包算法技术、优化路径规划……诸如此类对农村配送效率提升明显。

未来,两者之间的竞技赛或将进一步升级,而技术创新和数据算法走在物流前列的那家,或将争取到更广阔的新经济市场份额。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焦点资讯
推荐资讯
Copyright © 2012-2024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物流行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