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电商破解农产品“卖难买贵”难题
中国东部沿海山东省日照市的农民刘建国想起前两年的苹果滞销,至今仍隐隐头疼。但在今年,借助一家电商企业的销售网络,老刘的苹果卖到了五湖四海。
近年来,电商的迅速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买贵”难题。
在原来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经济相对落后的鲁西南菏泽市曹县大集镇丁楼村,形态各异的墙面上,粉刷着“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宝”“电商铺出致富路,键盘敲开幸福门”等标语。电商的发展正在让这个传统农业村快速城镇化:这里已经有了过去县城里才有的银行、宾馆、电信营业厅、KTV等设施。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为8945.4亿元,约占全国网络零售总额的17.4%。对于社会消费总额约占全国50%的县域经济来说,农村电商的发展为一些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山东省潍坊市素有风筝之都之称,其农业发展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今年2月,潍坊市成为中国商务部和国家标准委批准建设的“全国农商互联标准化示范市”,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潍坊市市长李宽端表示,潍坊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五联”较好解决了农产品标准的统一、品质的达标和“卖难买贵”等问题,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增添了新动能。
山东省济南市的市民李小虎爱好网购,尤其是新鲜、正当季节的农产品。令他无奈的是,因为有些农产品电商的产品并不是标准化生产,所以每次收到的产品的质量要“撞运气”。“比如,同样是网购苹果,可能每次的苹果味道都不一样。”
“在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进行标准化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电商在倒逼农业经营者转型升级。”山东省农业厅一位农业专家告诉记者。
专家坦言,“农商互联”在一些地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适合网销的农产品品种还不够丰富,农产品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低,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相对滞后,冷链物流体系虽有发展但还不够完善等。
不过,这一切正在改变。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表示,在“五联”日益深入和推广下,中国农产品电商正向纵深发展。农商互联发挥“商”的大数据优势,指导农业精准种植,发挥“农”的产品优势,为电商平台提供优质的商品,通过两者优势互补、相互借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8-2· 专为流体输送行业设计,瑞典希恩(CEJN)推出Smartflow干式断开接头,高流量流体解决方案的理
- 8-18· 破解“畅量”难题 实现快进快出
- 5-12· 地标农产品,如何促共富?
- 4-25· 农村新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体系化建设
- 3-14· “慢火车+”产品助推乡村振兴快发展
- 3-10· 江苏农村改革试验平台助力粮食稳产保供
- 2-17· 农业农村现代化按下“快进键”
- 2-14· 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7年增速全国第一
- 1-20· 农业农村部:三方面举措推动粮食和农业系统转型
- 1-13· 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 邮快邮交合作能否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