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行业网 新闻中心
中国物流行业网 > 新闻中心 > 资讯中心 > 快递资讯 > 内容

北京将加速实现快递柜合理布放

时间:2018-1-30 9:2

我国快递业务量以每年新增百亿件的速度保持高速发展,快递包裹分发进入“1天1亿件”时代,庞大快递量带来的压力均聚焦于末端配送环节。1月28日,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局长王跃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将不断强化快递进校园,计划至年底,无论是智能快递柜还是承接快递企业的第三方公共服务站,将实现基本覆盖北京高校的计划,北京市邮政管理局也将引导快递企业合理布放智能快递柜。

 

末端配送聚焦于提升密度

 

每月快递业务量突破2亿件,对于北京来讲已是常态,为了将上亿件快递及时且一次性投递给消费者,智能快递柜应运而生。在北京市众多社区、商场以及写字楼,智能快递柜已经成为标配。王跃强调,提升末端智能基础设施的密度,“精简”末端配送环节以及加速落地承接多家快递企业快件的末端公共服务平台,是快递企业在末端环节提速提质的核心举措。

 

对于快递企业来讲,提升快递网、智能快递箱等基础设施的分布密度,已经成为企业完善末端配送体系的外在表现。菜鸟网络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北京市,承接多家快递企业快递的菜鸟驿站已有1000多家,这些菜鸟驿站为社区居民和在校师生提供收取快递服务。同时,丰巢、中邮速递易等智能快递柜也在不断深入快递配送的末端,扮演着衔接消费者与快递员、企业之间的角色。上述企业均表示,面对北京市高速增长的快递量,企业将会加大智能快递柜和驿站覆盖面积。

 

实际上,在提升快递基础设施密度方面,北京仅是全国城市的缩影。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17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报告显示,全国建成快递公共投递服务站3.15万个,主要快递企业城区自营网点标准化率达到72%,较上年提升21个百分点。

 

缩短环节优化资源

 

当智能快递柜、第三方公共服务站不断重塑末端配送的新格局时,快递企业也在不断缩短配送流程强化配送效率。王跃表示,要鼓励快递企业不断优化生产作业流程,可以适当减少二级仓和三级仓等分拨仓的建设,缩短中转环节和时间,促使快件从总仓直达消费者手中,可以实现直投。王跃强调,快递企业缩短中转环节时,需要不断提升总仓的分拣精准度,在总仓中实现对快递的精细化分拣,明确快件的配送区域,避免快递层层分拣和中转。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00.6亿件,北京快递业务量为22.7亿件,同比增长16.03%,位列第三,仅次于江苏36亿件和上海31.2亿件。在2017年,北京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已经有6个月单月超2亿件,同比增速均超过15%。在2017年11月,北京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达到全年峰值2.5亿件。

 

面对如此庞大的业务量,快递企业不断聚焦末端配送,以最快速度“消化”单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设备,逐渐成为快递企业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的主要手段。

 

整合资源提升协同性

 

快递企业不断提升末端基础设施密度的同时,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进行协调与分配,就需要企业间不断调和。王跃强调,要建立可以承接多家快递企业快件的第三方平台,提供集约化服务,促使快递企业间可以进行协同化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鼓励快递企业开展投递服务合作,建设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开展联收联投。促进快递末端配送、服务资源有效组织和统筹利用,鼓励快递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与连锁商业机构、便利店、物业服务企业、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提供集约化配送、网订店取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称,快递企业在末端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还在“各自为战“,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快递企业需要考虑横向整合资源共同建仓,保证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建设,避免非良性竞争。快递行业要通过横向资源整合,形成高中低市场结构,快递企业是行业的参与者也是资源的协调者。

 

快递企业在末端环节的协同性需要不断被放大的背后,是消费者对时效性越发苛求的表现。“当日达”、“次日达”以及“即时达”正在成为硬指标,以小时和分钟来计算的即时配送正成为常态。众多的零售新业态,已经将即时配送视为末端配送环节的常态,天猫超市加速落地1小时达服务,将服务城市从原有的北京扩展到上海、成都、武汉、杭州等城市和地区。此前,新零售的样板间盒马鲜生与超级物种同样深耕门店附近3公里的商区与社区,将30分钟送达设定为配送时间上限。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焦点资讯
推荐资讯
Copyright © 2012-2024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物流行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