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行业网 新闻中心
中国物流行业网 > 新闻中心 > 资讯中心 > 快递资讯 > 内容

快递末端配送难,至少还会持续十年!准备好打“持久战”了么?

时间:2018-2-27 8:52

这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变带来的全新的庞大的超有价值的商业模式,也会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过去20年间中国快递业获得举世瞩目的发展,过去十年间复合增长超过48%,在超大基数背景下,过去两年间官方可统计口径快递增速仍保持在30%左右的增率。

PS:这里对于整体实际发生的增速仍然有不同意见者,因为未纳入监管渠道的同城快递业务对传统快递业务分流趋势明显且明确,其增速实际超过300%,这是非常惊人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传统快递业历史上年份能达到的最高增幅。

快递末端配送难,至少还会持续十年

目前所有快递公司都持续面临一线快递员难招,人员高流失率,人员成本及人员管理成本持续攀升的困境。上门直送这种简单、较高强度且重复的重体力劳动工种,在年轻人的就业意愿中越来越低,但快递业务量却仍在逐年攀升。这种态势至少会延续十年。

笔者对这个趋势的判断依据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在2016年菜鸟全球物流峰会上,菜鸟负责人童文红说2020年中国年快递量会超千亿件,相当于日单3亿左右;在2017年菜鸟全球物流峰会上,马云说未来七到八年,不超过八年,中国快递日单量将达10亿件;

二是从人口学角度考虑,90后是互联网一代,他们是把网购作为主要生活采购方式的基础性人群起点。当2006年出生的人群(大学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把主流消费人群中的60后、70后,甚至85前挤出主流社会消费人群后,网购总量会达到一个相对峰值。在此之后,增速才会平缓低下来。

由此笔者判定:由此而带来的快递末端配送难点仍然会持续十年以上。即便是现在因为人力原因导致的快递区域加盟商站点投递“塌方”事件已经呈现层出不穷,此起彼伏,未来只怕会愈演愈烈。

解决方案有二,集约化与智能化

而末端解决的办法经过超过7年的行业磨砺,社会普遍认知的方案是末端集约化配送与智能化配送两种方法,或其结合体。尤其是今年国务院办公厅一号文件的发布,不仅认可了它,还提升到要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大力支持、推广和扶持的政策层面。

从过往实践来观察,各种手段、路径和不同思考角度进来的创业者众多(带着所谓互联网、物联网、营销、广告、地产、制造业思维或自认为有这方面某类优势等标签的创业者鱼贯入场),但非常令人意外的是,你能神奇的发现:虽然这是一个需要解决快递电商包裹末端配送这一巨大痛点而带来的商业机会,但绝大多数的末端集约化和智能化的创业公司并没有快递基因,或并没有多少快递从业经验,尤其是按理说最应该参与和最应该最早参与这类项目的快递公司,并没有第一时间介入。

这一客观现象对下面思考的呈现很重要,做了很好的铺垫。尤其是过去几年,经过猛烈的竞争,所剩下的行业公司数量并不算多,他们又有了新的形态,值得行业从业者思考。

末端商业价值高到无法想象,首批入场的“炮灰”也让人痛惜

绝大多数末端行业创业公司的商业逻辑是通过超高频的快递末端包裹流量分发交互过程,产生新的移动端流量入口(呈现方式是微信或APP),据此展开所有其它线上平台能施展的各类商业活动。尤其是结合本地化众包元素的短半径物流配送,在交互节点的场景利用线下人流因取件或寄件的汇聚做广告及面对面集中人群服务。

客观上说,一旦实现,其利益是远远超过末端快递派发带来的收益的。其商业价值甚至可以说高到无法预估,但这些都不是多数具有快递基因的人群能提前构想的商业范畴,因此第一批的末端创业者那个时点变成了被快递从业者耻笑的对象。

从已经看到的这类末端创业企业发展历程看,多数都因为缺乏快递物流基因和经验,过于沉醉自身在所谓互联网电商、物联网、营销、广告、地产、制造业行业曾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忽视了末端快递公司资源整合和末端快递派揽收益,扩张脚步过快,产生了许多行业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其中很多创业公司因为资金链问题夭折,这是非常令人痛惜的事情,属于那种典型的猜中了开头而没有机会看到结局的案例。

大多数快递公司受惯性思维影响,只有在自身末端派送人力匮乏痛点在多个区域接踵出现时才认识到危机。各家快递公司在业务端有着非常猛烈的竞争,末端虽然以派为主,但平均仍然有8%左右的揽件竞争。因此,如果快递公司在总部层面发起末端整合,矛盾重重,很难在短期内达成平衡。快递公司共建末端需要非常漫长的利益、权利分配机制和磨合,在这种情况下,相对纯正的第三方更有机会。

末端场景将迎“持久战”,一家独大不会出现

透过现象看本质,按照过去十年及当前和未来十年快递增速看,末端一定是集约化和智能化方式作为70%以上的包裹量的处理方式(30%或不足30%的包裹量仍然会被直送)。集约化的派送模式提升效率,智能化方式降低成本,本质都是增加效益。

通过行业实践下来的规律分析,快递末端集约化、智能化处理,绝对不是末端配送商业模式的全部,它只是基石,是这个商业模式赖以存活的基础。貌似不够性感,但更巨大的,甚至于是无限的价值在于持续超高频的快递包裹场景化特定人群交互产生的新的流量平台,由此带来的本地商圈及短半径配送服务价值。这是未来可以预期和预计的,对快递公司而言,也是业务闭环的最后一个能感知用户的环节。

所以快递公司之间,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之间,末端配送公司和快递公司与电商平台之间会持续、深度、全方位的就末端场景的占据和争夺来一场博弈。这是根本绕不过去的商业逻辑竞争关系,应该直面和正视。

不论是超大电商平台出来主导,还是部分快递公司结盟的尝试,都没有办法来回避这个更深利益间的非常尖锐的矛盾问题,不论你是依靠阶段性电商平台数据优势打着悲天悯人、普渡全行业的伟大理念也好,还是敞开胸怀积极主动去以某家快递来拥抱其他快递合纵连横也罢,这个末端能带来的多层次和丰富内涵的利益无法合理、有效、友好、公平的分配永远是其硬伤。

笔者的行业预言是:各种区域化的,细分场景化的若干家公司将成为末端行业的未来主导者。一家或仅仅几家独大的局面不会在末端行业出现(中邮速递易除外,鉴于其特殊身份,其根本逻辑在于手中的超级多的低成本场景落地资源,当然也需要看是不是能专注地以足够快和足够好的策略去落地)。

行业爆发时间窗口越来越近,任何一家身处其身的公司都需要清醒认知和做足准备。

笔者是末端行业的重度长期参与者,也是行业的深度思考者,笔者关于行业格局的逻辑在于——

本身上游有几十家快递,主流的也不低于十家快递公司,多个超大电商平台的集中度在逐年降低,尤其是越来越多垂直电商、微商的崛起,还有新零售的冲击,痛点虽然在快递行业,但落点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的场景。不同区域又有不同区域的情况,不同场景细分又需要服务不同的人群,他们的年龄、喜好、服务诉求是不同的,甚至服务的内容都有较大的差异。低成本的落地又成了末端行业的基石,低成本、规模化落地资源的掌控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场景资源的规模化掌控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

这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变带来的全新的庞大的超有价值的商业模式,也会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物流不是互联网,量越大成本越高,不存在边际成本随量上升而下降的情况;物联网也不是互联网,尤其是这种被不同用户高频交互使用的大型设备设施,本身有较大成本,还有维护和运营成本,规模越大投入越大,而且是需要持续性的。特别是间歇性的BD成本,都是无法绕开的坎。如何在规模和绩效间平衡是行业所有企业共同面临的困难。

坚信只有那些真正具有开放、共赢、共生、分享的商业模式能获得末端更大成功。集约化、智能化只是解决方式,真正赢得用户是系统、产品,勤奋、坦荡和真诚的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焦点资讯
推荐资讯
Copyright © 2012-2024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物流行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