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暂行条例》保障快递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
《快递暂行条例》将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从经营主体、快递安全、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我国快递业进行规范,对用户电子数据信息保护、快件丢失后如何索赔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00.6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近5000亿元,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但伴随着快递规模的快速飙升,也出现不少问题。政府部门接受快递申诉的四大问题分别是快递投递、快递延误、快递丢失和快递损毁”;前段时间,媒体记者暗访中发现有些快递网点存在野蛮分拣、偷吃偷看快递物品等现象;还有饱受公众诟病的“霸王条款”、信息泄密等。此次公布实施的《快递暂行条例》,就是针对各种问题作出的相应规范,实施效果值得期待。
就即将施行的《快递暂行条例》,记者日前采访了多位快递公司负责人、快递员及消费者。大连中通快递某站点相关负责人表示:“《快递暂行条例》对于快递延误、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相关规定,维护了消费者和我们快递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减少此类消费纠纷”。同时该负责人认为,开发快件损失责任险种,有助于帮助快递企业降低经营风险,但是否会导致快递成本升高,有待具体落实。韵达快递一位“快递小哥”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物流链条上行到城市,但生鲜农产品本身易损,加上包装不统一、中间转运环节过多,经常出现破损理赔问题。“苹果所产生的磕碰和破损,主要由快递这边来承担。我们快递员发一件货赚1元左右,赔的话每件要赔三四十元以上,这种情况让我们快递员有点吃不消。《快递暂行条例》明确,国家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快件损失赔偿责任险种,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投保。这项规定打破了我们此前的顾虑,让我们快递企业也有了自己的权益。”
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家均表示,“实名制寄件”的核心问题在于“个人信息安全”,大部分消费者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针对快递业多次泄露用户信息这一问题,《快递暂行条例》规定,快递企业应当建立快递运单及电子数据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保证用户信息安全。而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用户信息,最高处罚是吊销许可证。这种规定可打消用户顾虑,增加快递业务量。网购爱好者小孙表示,《快递暂行条例》给自己这样的网购一族吃了一颗定心丸。
业内人士表示,制定《快递暂行条例》,不仅让快递企业、快递员、消费者都有了自己的权益,更是为了保障我国快递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邮政强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用邮需求。
- 7-21· 上半年快递业务收入超7000亿元
- 7-7· 普货企业在杭“搬家”一键触发自动办理
- 6-9· 快递新规实施在即:全链条治理引领绿色转型新赛道
- 3-31· 驿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递出库仪实测:1秒1件、0漏扫、免云存储
- 12-12· 全力保障电煤运输 彰显铁路最暖民生情怀
- 11-14· 全力保障瓦日线电煤运输
- 11-14· 拓宽消费帮扶通道助力乡村振兴
- 10-26· 国资云来了,企业邮箱如何助力数据安全?
- 10-10· Coremail发布2021邮箱安全报告:正常邮件数量首超普通垃圾邮件
- 10-10· 开通消费帮扶信息平台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