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新规施行 规范送货到家倒逼快递精细化
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快递业的行政法规《快递暂行条例》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针对“快递员是否可以拒绝送货上门”等问题条例进行了明确规定。贯铄企业CEO、快递专家赵小敏此前接受中国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快递员想放在代收点或快递柜,那么首先要征得收件人的同意,如果收件人不同意,则必须送货上门(5月1日中国新闻网)。
不可否认,快递企业拒绝送货上门是一种违规行为。《快递暂行条例》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权当面验收。如果快递员想放在代收点或快递柜,那么首先要征得收件人的同意,如果收件人不同意,则必须送货上门。可见,送货上门既是快递服务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快递企业的一种法定义务。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有的快递员拒绝送货上门,也有难言之隐。一方面,有些小区禁止快递车辆入内,快递员担心快递车或车内的快件被盗;部分快递单上的门牌号不准确,经常遇到收件人不在家的情况,导致送货效率降低、快件积压等等。另一方面,居民小区快递代收点和智能快递柜越多越多,快递员只需打个电话告知,收件人可随时自取,既方便了客户,又提高了投递效率。当然,这些都不能成为快递企业拒绝送货上门的理由。
可见,立法规定快递送货上门,还需协商机制补位。事实上,国家也鼓励“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要多样化。比如,《快递暂行条例》明确,鼓励多个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共享末端服务设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快递末端服务。换言之,快递行业鼓励末端服务的多元化,但这种多元化的前提是,无论选择哪种送货方式,都应当征求收件人的意见。这就要求,是否送货上门,快递员与收件人事先应进行充分协商,并达成共识。
更重要的是,立法规定快递送货上门,倒逼末端服务精细化。首先,政府或行业相关部门,应尽早拿出意见,明确小区快递站点的性质与定位,强化其公益属性,将小区快递站点作为小区为居民提供后勤服务的公共产品,成为小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其次,行业主管部门应联合小区物业或业委会,支持小区快递末端运营模式的创新。可以预料,随着新零售形式的电商高速发展,小区快递站点,会像医疗、水电、通信一样,成为小区的基础设施,这将会推动城市打造智慧小区,在提升物流服务的同时,向小区综合服务中心迈进。
- 7-21· 上半年快递业务收入超7000亿元
- 6-9· 快递新规实施在即:全链条治理引领绿色转型新赛道
- 3-31· 驿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递出库仪实测:1秒1件、0漏扫、免云存储
- 12-26· 精细管理织密防寒过冬“安全网”
- 11-24· 细化服务措施 确保“双11”运输安全便捷
- 10-10· 提供精细服务确保旅客温馨出行
- 6-9· 全国快递行业坚持创新开发 让快递速度更快
- 6-9· 快递畅才能网购旺
- 5-27· 快递企业备战“618”:末端人力存压 最差时点已过或迎复苏
- 5-23· 快递新规之下,无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