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物流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30日上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发布《2018年中国交通物流发展指数(TLDI)报告》。
《报告》从运输服务、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市场环境四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量化指数的形式评估了我国交通物流的发展成就,以及交通运输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的贡献,客观反映了交通运输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主体作用。
图为《中国交通物流发展指数(TLDI)报告》发布会现场
《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交通物流发展指数(TLDI)为108.97点,较2016年增长8.97%,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运输服务分项指数、基础设施分项指数、技术装备分项指数、市场环境分项指数分别为106.18、109.88、112.59、109.31,较2016年分别增长6.18%、9.88%、12.59%、9.31%。
《报告》指出,交通运输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运输服务品质稳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放缓,从规模增量向质量升级稳步转变;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诚信体系逐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速释放。
在运输服务能力方面,《报告》指出,2017年服务能力较2016年增长5.57%,增速稳中趋缓,与GDP增速相近,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完成货物周转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数据显示,2017年,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26962.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3.3%,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66771.52亿吨公里,同比增加9.3%。
在服务成本方面,《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运输费用占GDP的比重为8%,较上一年度下降0.1%个百分点。
在国际通达性方面,《报告》明确,2017年,我国国际通达性水平较2016年增长9.01%。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际通达性增速将更加明显。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航空公司国际定期航班通航60个国家的158个城市。2017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迅猛增长,全年开行3673列,同比增长116%,超过过去6年的总和;服务范围快速拓展,国内开行城市38个,到达欧洲13个国家36个城市,较2016年新增5个国家23个城市,运行效率不断提升,全程运行时间从开行初期的20天以上逐步缩短至12-14天;运行成本不断降低,整体运输费用较开行初期下降约40%。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石宝林在发布会上表示,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产业,是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的主体力量。交通物流发展指数的发布,丰富了我国交通运输及物流领域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全社会对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的更多认知;通过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作成效进行动态监测和量化判断,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和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 8-14· 中国数字“智造”为上合国家产业转型贡献智慧
- 7-28· “十四五”交通规划17项主要指标中6项提前完成 11项年底前将全部完成
- 7-21· 交通运输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 7-14· 新国标发布 企业物资采购将建立统一编码规则
- 7-14·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答记者问
- 7-7· 深圳发展数字贸易再迎利好政策
- 7-7· 交通运输部:推动构建上合区域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
- 6-30· 交通运输部:力争到2030年建成现代化内河水运联通体系
- 6-30·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6-30·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