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AS(如PFOA、PFOS)因C-F键能高(~116 kcal/mol),常规方法几乎无法降解。电氧化技术通过阳极生成的·OH和空穴(h⁺)攻击PFAS的羧基或磺酸基,逐步脱氟并缩短碳链。BDD电极在10 mA/cm²下处理PFOA 4小时,脱氟率>95%,且无短链PFAS积累。优化方向包括:①提高电极对PFAS的吸附能力(如碳纳米管修饰);②添加助催化剂(如Ce³⁺)促进C-F键断裂;③开发电流密度(<2 mA/cm²)的长周期运行模式以降低能耗。该技术已被美国EPA列为PFAS处理推荐技术之一。
电极电氧化是一种通过阳极表面直接或间接氧化降解污染物的电化学技术。其机制包括两种路径:一是污染物在阳极表面直接失去电子(直接氧化),二是阳极生成强氧化性活性物种(如羟基自由基·OH、活性氯等)引发间接氧化。以硼掺杂金刚石(BDD)电极为例,其宽电位窗口(>2.5 V vs. SHE)可高效产生·OH,实现有机物的完全矿化。典型反应中,有机物(R)被氧化为CO₂和H₂O:R + ·OH → CO₂ + H₂O + 其他产物。此外,电解质类型明显影响反应路径:含Cl⁻介质中会生成HClO/ClO⁻,而SO₄²⁻介质则依赖·OH主导氧化。该技术的效率由电流密度、电极材料、pH值和传质条件共同决定,需通过优化参数平衡降解速率与能耗。内蒙古数据中心电极设备循环水电化学处理设备紧凑。
循环水中的油类、缓蚀剂和工艺泄漏有机物会加速微生物繁殖,电化学高级氧化(EAOPs)技术可将其降解为小分子或矿化。以BDD电极为例,其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能无选择性地攻击有机物,COD去除率可达70-90%。对于含聚丙烯酸类阻垢剂的循环水,在10 V电压下处理2小时,TOC降解率超过80%,且降解产物无生物毒性。系统需优化极板间距(<10 mm降低欧姆损耗)和流量分布(避免短流)。某钢铁厂案例中,电氧化单元使循环水COD稳定控制在30 mg/L以下,减少了生物粘泥导致的停机清洗频率。
为克服单一电氧化的局限性,常将其与光催化、臭氧氧化或生物处理联用。例如,电氧化-光催化(EO-PC)系统中,TiO₂光阳极在紫外光激发下产生电子-空穴对,与电生成的·OH协同降解污染物,对双酚A的矿化率比单独电氧化提高40%。电氧化-生物耦合工艺(如前置电氧化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可降低能耗,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此外,电氧化与膜过滤结合(如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能同步实现污染物降解和固液分离,但需解决膜污染和电极-膜模块集成设计问题。电化学除硅技术解决地热系统硅垢难题。
循环水系统的腐蚀与结垢往往并存,电化学方法可通过调控水质稳定性指数(LSI)实现双重控制。阳极生成氧化性物质(如ClO⁻)抑制腐蚀菌,而阴极反应生成的OH⁻与HCO₃⁻结合生成CO₃²⁻,优先与Ca²⁺形成可排垢层。采用Ti/Pt阳极与316L不锈钢阴极组合时,碳钢挂片的腐蚀速率从0.2 mm/年降至0.02 mm/年,同时结垢倾向指数(PSI)从8降至4。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在线pH、ORP和电导率数据动态调节电流(0.5-5 A),适用于水质波动大的工况。某化工厂应用后,设备寿命延长3倍,且年节水效益达200万元。电极材料抗污染性能大幅提升。甘肃源力循坏水电极需求
电化学-超滤耦合工艺使回用率达90%。甘肃循坏水电极设施
去极化电极的电极电位在电解过程中始终保持恒定,不会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改变。这种特性使得去极化电极在一些特定的电化学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比如在某些需要稳定电位环境的电化学反应中,去极化电极能够提供稳定的电位条件,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和产物的一致性。在一些精密的电化学测量实验中,去极化电极也可用于消除电极极化对测量结果的干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极化电极处于可逆电池的情况下,整个电池处于电化学平衡状态,电极电位由能斯特方程决定,此时通过电极的电流为零,电极反应速率也为零。然而,当有不为零的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就会偏离平衡电极电位的值,这种电极便称为极化电极。极化现象在许多电化学反应中普遍存在,它会影响电极反应的速率和方向,例如在电池放电过程中,随着电流的输出,电极逐渐发生极化,导致电池的实际输出电压低于其理论电动势。 甘肃循坏水电极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