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根据厂家要求定做,现有型号和厚度:1、 型号ZC200(蓝色、绿色)耐温:200度-300度,耐压:115N/mm2 -300N/mm2板尺寸:1220*2440MM 热传导率:0.25厚度:5mm、6mm、8mm、10mm、12mm DME标准:6.35mm 12.7mm2、 型号ZC220(浅绿色)耐温:220度-300度,耐压:280N/mm2-400N/mm2板尺寸:1220*2440MM 热传导率:0.18厚度:6mm、8mm、10mm、12mm3、 型号PI220(褐色)耐温:220度-300度,耐压:190N/mm2-350N/mm2板尺寸:1220*2440MM 热传导率:0.18厚度:6mm、8mm、10mm、12mm 、12.7mm以岩棉为主要原料,具有防火、隔热、吸音等特点,适用于建筑外墙、屋顶及地面的保温隔热。苏州优势隔热板厂家现货
容重大小容重(或比重、密度)是材料气孔率的直接反映,由于气相的导热系数通常均小于固相导热系数,所以保温隔热材料往往都具有很高的气孔率,也即具有较小的容重。一般情况下,增大气孔率或减少容重都将导致导热系数的下降。但对于表观密度很小的材料,特别是纤维状材料,当其表观密度低于某一极限值时,导热系数反而会增大,这是由于孔隙率增大时互相连通的孔隙**增多,从而使对流作用得以加强。因此这类材料存在一个比较好表观密度,即在这个表观密度时导热系数**小。苏州质量隔热板现货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介电性能,较好的耐热性和耐潮性,有良好的加工性。
对于各向异性的材料(如木材等),当热流平行于纤维方向时,受到阻力较小;而垂直于纤维方向时,受到的阻力较大。以松木为例,当热流垂直于木纹时,导热系数为0.17w/(m·K),平行于木纹时,导热系数为0.35W/(m·K)。气孔质材料分为气泡类固体材料和粒子相互轻微接触类固体材料两种。具有大量或无数多开口气孔的隔热材料,由于气孔连通方向更接近于与传热方向平行,因而比具有大量封闭气孔材料的绝热性能要差一些。填充气体隔热材料中,大部分热量是从孔隙中的气体传导的。因此,隔热材料的热导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填充气体的种类。低温工程中如果填充氦气或氢气,可作为一级近似,认为隔热材料的热导率与这些气体的热导率相当,因为氦气和氢气的热导率都比较大。
1.耐高温高压2.低导热性3.***的耐温耐压、耐化学性能和耐水性能强4.温差大从而节省能源5.使用寿命长、高模量、并且长期连续使用不易变形6.厚度公差:±0.05mm7.平整度高、易加工、难破裂、可任意裁切8.节省能源、减少升温时间、减少热能向设备传导、隔热效果佳9.环保型产品(没有对人体有害的石棉成分)10.使用寿命长:一般使用3-5年以上的时间选定隔热板时必须考虑使用目的和使用环境,例如:寻求高温,高压下的隔热时和寻求热能有效利用而进行保温时,其选定基准是有差异的。以下几项是决定隔热材料的基本性能的要点,建议依照实际使用情况的特性来选定。1.热传导率 2.平整度 3.充分的**度和4.加工性能使用寿命长、高模量、并且长期连续使用不易变形。
这样通过强化反射太阳热和对流传递的***阻抗性,能有效地降低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从而降低物体表面的热平衡温度,可使屋面温度比较高降低20℃,室内温度降低5~10℃。产品绝热等级达到R-33.3, 热反射率为89%,导热系数为0.030W/m.K。发展趋势:建筑物隔热保温是节约能源、改善居住环境和使用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能耗在人类整个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一般在30-40%,绝大部分是采暖和空调的能耗,故建筑节能意义重大。而且由于该隔热保温涂料以水为稀释介质,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对人体及环境无危害;相比较传统的石棉板,模具隔热板材质由玻璃纤维和耐高温的树脂合成的复合材料,有很好的抗形变和抗压性能。江苏标准隔热板供应
聚苯乙烯(EPS):轻质、成本低,常用于建筑保温。苏州优势隔热板厂家现货
工作温度温度对各类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均有直接影响,温度提高,材料导热系数上升。因为温度升高时,材料固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同时材料孔隙中空气的导热和孔壁间的辐射作用也有所增加。但这种影响,在温度为0-50℃范围内并不***,只有对处于高温或负温下的材料,才要考虑温度的影响。含湿比率绝大多数的保温绝热材料都具有多孔结构,容易吸湿。材料吸湿受潮后,其导热系数增大。当含湿率大于5%-10%时,导热系数的增大在多孔材料中表现得**为明显。苏州优势隔热板厂家现货
昆山正硕电子有限公司在同行业领域中,一直处在一个不断锐意进取,不断制造创新的市场高度,多年以来致力于发展富有创新价值理念的产品标准,在江苏省等地区的电工电气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商业口碑,成绩让我们喜悦,但不会让我们止步,残酷的市场磨炼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意志,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富有营养的公司土壤滋养着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无限潜力, 正硕供应携手大家一起走向共同辉煌的未来,回首过去,我们不会因为取得了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相反的是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氛围,我们更要明确自己的不足,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备,要不畏困难,激流勇进,以一个更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大家,共同走向辉煌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