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染料:首批列入德国禁用染料的碱性染料有3只,它们分别为:碱性棕4、碱性红42、碱性红111。其中:C.I.碱性红111含有对氨基偶氮苯;C.I.碱性红42含有邻氨基苯甲醚;C.I.碱性棕4含有2,4—二氨基甲苯。另有4种碱性染料由德国VCI公布,因为含有有害芳香胺而被禁用。如C.I.碱性黄82含有对氨基偶氮苯;C.I.碱性黄103含有4,4`—二氨基二苯甲烷;C.I.碱性红76含有邻氨基苯甲醚;C.I.碱性红114含有邻氨基苯甲醚。涉及到的急性毒性染料中碱性染料有6种,它们分别是:C.I.碱性黄21、C.I.碱性红12、C.I.碱性紫16、C.I.碱性蓝3、C.I.碱性蓝7、C.I.碱性蓝81。涉及到的已知直接致病性染料中碱性染料有1种,即C.I.碱性红9。紫色染料曾因制取困难而极为昂贵。福建有机染料价格多少
冠称部分,即染料的应用类别,是染料命名中的主要。在国际上,商品名称或应用类别常被用作染料的冠称;而在国内,则更倾向于使用染料的应用分类或性质作为冠称。中国的染料冠称种类繁多,例如酸性、酸性络合、酸性媒介、中性、直接、直接耐晒等,共计31种。这些冠称不仅体现了染料的应用特性,也为生产者和使用者提供了明确的指引。颜色部分——染料在纤维上呈现的颜色,其命名方式在国内外保持一致。色称方面,我们采用了二十九种色泽名称,如嫩黄、黄、金黄等,以准确描述染料上色后的颜色效果。同时,为了更生动地描绘色泽,我们使用了“嫩”、“艳”、“深”等形容词。华中染料供应商不同国家对染料的环保标准和法规有所不同,制造商需遵循当地规定。
还原染料:有不溶和可溶于水两种。不溶性染料在含有还原剂的碱性溶液中被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从而上染纤维,染色后再经过氧化重新成为不溶性染料而固着在纤维上;可溶性则省去还原一步。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印花,少量用于丝、毛的染色,牢度优越。硫化染料:和还原染料一样,也是原来不溶于水的染料。它们在硫化碱溶液中被还原为可溶状态,染入纤维后,经过氧化便又成不溶状态固着在纤维上。这类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茜草,古名“蒨草”或“茹虑”,是历史上使用较早的红色植物染料。其关键色素成分包括茜素和茜紫素。在染色过程中,茜素需搭配助染剂使用,否则只能染出浅黄色调。常见的助染剂有明矾和椿木灰等含铝盐物质。《诗经·郑风》中便有“茹虑在阪”和“缟衣茹虑”等诗句,证明茜草染色技术在古代已得到普遍应用。此外,《诗经》中还多次提及茜草及其染色的服饰。由于茜草和明矾对纤维的亲和力较低,为了获得较深的红色调,往往需要多次复染。《尔雅·释器》中记载的“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赪,三染谓之纁”便反映了周代人们已掌握的多次浸染技艺。一些染料对皮肤可能引发过敏,因此在选择时需考虑安全性。
染料的发展与分类:1857年,英国化学家伯琴(W.H.Perkin)将其发明的苯胺紫染料推向工业化,标志着人工合成染料的诞生。以此为界,染料生产经历了两个阶段:1857年以前主要侧重于天然染料的提取与加工,而此后则进入了合成染料的生产与加工的黄金时期。全球范围内,合成染料的种类已多达7000余种,其中经常生产的有2000余种。尽管合成染料的历史只有160余年,但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目前,我国遵循原化学工业部自1965年1月开始试行的《染料产品名词命名草案》,采用三段命名法来命名染料。这种命名法由三部分构成:冠称、色称和字尾。荧光染料受光激发后能发出荧光,常用于标记和检测领域。福建化工染料市价
还原染料不溶于水,需经碱性还原反应才能上色纤维。福建有机染料价格多少
酸性染料:酸性染料,亦被称为阴离子染料,因其分子中包含酸性基团而得名。这类染料擅长与蛋白质纤维中的氨基通过离子键结合,适宜在酸性、弱酸或中性环境中应用。其结构以偶氮和蒽醌为主,同时也有少数芳甲烷结构。这些染料自身带有颜色,并能以分子或分散状态赋予其他物质鲜明的色泽。酸性染料的色谱丰富,色彩鲜艳夺目。然而,它们的日晒牢度和湿处理牢度因染料种类而异。值得注意的是,与直接染料相比,酸性染料在结构上较为简单,缺乏长共轭双键和同平面性,因此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能力有限。它们主要被用于蛋白质纤维的染色,如羊毛、蚕丝和皮革。福建有机染料价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