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实名制 消费者信息安全有隐忧
信息泄露使得消费者和快递企业面临“双输”的困境。我们期待多方协作形成监管合力,让快递实名不再忧心。
6月1日起,《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作为国家强制性行业标准正式实施,快递单必须实名,包裹也必须先通过快递员检查验视。今后,个人信息将更大程度地“暴露”于快递企业面前。而此前有媒体报道,15省市的圆通、中通、申通、百世汇通及韵达的103个快递网点明码标价参与刷单,“有些快递点甚至主动提供收件人信息,代发空包。亦有大量的用户信息被专业的空包网站廉价买卖”。信息安全能否保证再次引发人们的担忧。
其实从《邮政法》到《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相关部门对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并不少。个人信息为何依然被明码标价,倒卖链条依然屡禁不绝?一些快递点为何不仅成为不良商家刷单的协助者,更通过非法泄露、非法买卖寄递服务信息形成了有利可图的地下产业?
原因有很多,比如一些快递企业安全管理意识薄弱,信息化管理手段滞后,又比如从业人员数量庞大,门槛较低,人员流动性大,加上每条快递单信息流转要经过的环节较多,贩卖用户信息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隐蔽,加大了监管部门调查、取证和处罚的难度。
更为关键的是,目前对于危害用户信息安全的处罚手段较为单一。媒体报道显示,空包的快递费一般在四五元左右,快递员无需派送即可坐收运费。而根据《邮政法》,违规泄露用户信息的相关人员,除了被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只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相比违法所得,罚金近乎“毛毛雨”。
那么,该如何未雨绸缪,防范快递行业信息泄露呢?
增加违法成本或许是一条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比如,对于作为快递人员直接监管者的快递企业来说,要提高其连带责任。泄露信息,将不仅仅是罚金或关停营业网点的问题,更长时间的停业整顿甚至吊销执照将极大地打击企业的漠视行为。而对于部分直接违法人员,建立行业认可的黑名单,也将产生有效的震慑力。
实施快递实名制本是利国利民利行业之举,但假如行业原有的漏洞不及时补上,实名制的实施恐怕会引起更多担忧。信息泄露使得消费者和快递企业面临“双输”的困境。我们期待多方协作形成监管合力,让快递实名不再忧心。
- 7-21· 上半年快递业务收入超7000亿元
- 6-9· 快递新规实施在即:全链条治理引领绿色转型新赛道
- 3-31· 驿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递出库仪实测:1秒1件、0漏扫、免云存储
- 12-1· 火车票实名制管理新规发布 这些变化需关注
- 11-14· 拓宽消费帮扶通道助力乡村振兴
- 10-10· 开通消费帮扶信息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 6-20· 让学生安全有序返乡,彰显铁路“走心”服务
- 6-13· 生产消费协同发力 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跑”
- 6-9· 全国快递行业坚持创新开发 让快递速度更快
- 6-9· 快递畅才能网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