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高铁助推“彩云之南”走向“国际范儿”
2016年12月28日,身披银甲的钢铁巨龙疾驰在云岭大地上,云南正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入滇5年,云南高铁从无到有,运营里程达到1000多公里,不断刷新着云南人民的幸福指数。 5年间,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运维里程由3000公里增长至5000多公里。 铁路密布,高铁飞驰,高铁打开了重重“山门”,人们从“走得了”向“走得好”悄然转变,高铁已成为云南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如果说世界上两种事物的相遇是一种缘分的话,那铁路与云南人民结下的情缘就是“今生注定”。事实上,一百多年前建成通车的滇越铁路,就使得云南成为全国最早拥有铁路的省份之一,让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人民有了看向世界的窗口,为滇南的繁荣兴盛带来了发展契机,这也就有了“云南十八怪”之一的“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云南历史文化悠久绵长,自然风光迤逦秀丽,独特的民族风情与文化积淀已然成为放飞心灵的“诗和远方”,令中外旅者神往。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云岭大地与铁路更是“再续前缘”,助推交通末梢的祖国边疆逐渐走向开放发展最前沿,让云南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云岭高铁打通国际贸易“大动脉”。要致富,先修路。云南作为多山地的省份,交通运输能力不足一直以来都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沪昆高铁、南昆客专开通运营,接入全国高铁网,云南高铁不断向更加艰险、更有需要的地方延伸。特别是作为泛亚铁路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老铁路运营后,一方面,压缩了时空距离,从云南昆明至景洪仅需3个多小时,至老挝万象实现直达运输、当日通达。另一方面,促进了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中老铁路作为便捷连接周边国家的铁路骨干通道,将加速辐射区域内人员、货物、经济流通,为云南与其他省区市、国内与东南亚高质量发展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促进人员流通、产业转移、经济互补,发展成果更广泛惠及两国人民。
云岭高铁按下产业振兴“快进键”。用“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来形容云岭高铁出行的便利程度已远远不够,更多的是高铁对旅游、农产品、物流等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除了直接撬动云南旅游市场外, 铁路部门积极对接市场需求,主动联合电商、快递企业,通过整合高铁运力资源,充分发挥高铁快捷、准时、高效的运输优势,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加速实现“云品出滇 ”,畅销全国。 不仅如此,高铁串联起各大城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把区位和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打造经济枢纽,培育千亿元级物流产业,有效缓解既有物流运力紧张局面,加快云南与内陆各省市之间的客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速度。
云岭高铁筑牢开放融合“新窗口”。云南作为开放前沿,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桥头堡”。自唐宋时期,宁洱“茶马互市”就已形成,以古普洱府(今宁洱县城)为中心向国内外辐射出的马帮驿道,在古代是中国西南地区面向国内外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随着中老铁路开通,铁路部门主动作为,为更好服务于对外开放政策,将宁洱站作为普洱地区主要货运站点;同时磨憨站设有国内和国际列车到发线,是中老国际铁路进出我国的第一站,也是今后中老国际铁路通道货运和客运大型编组站。云岭高铁走向国外,铁路快速通达的优势将打造云南开放融合的新窗口,也必将使“茶马古道”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云岭高铁从无到有,开辟了云南及周边国家铁路运输新纪元,也深刻改变了区域运输发展格局。未来,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国际铁路大通道,实现中国与中南半岛的人文交流的快速往来,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彩云之南”走向“国际范儿”。(魏木攀)
- 12-26· 渝厦高铁常德至益阳段开通运营
- 12-22· 京港高铁赣深段开通一周年 释放运输能力 助力产业发展
- 12-22· 弥蒙高铁画中行 流动出彩云之南幸福魅影
- 12-19· 西部高铁建设助力民众抵达幸福未来
- 12-19· 赣深高铁为构建“老区+湾区”联动发展新模式注入强大动能
- 12-19· 西渝高铁绘就巴渝乡村振兴新图景
- 12-12· 哈大高铁十周年 服务百姓再出发
- 12-12· “京广高铁”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显身手”
- 12-12· 张吉怀高铁开通一年来发送旅客554万人次 助力地方文旅产业发展
- 12-5· 潍烟高铁潍烟制梁场圆满完成箱梁预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