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里的“听漏人”
8月1日1时许,福州车辆段厦门北客车技术整备所内,检车锤敲击列车弹簧、转向架的声音此起彼伏。经过白天的暴晒,检修库犹如一个大蒸笼,虽然已是深夜,但仍然很闷热。此刻,库检二班工长陈永焜正带领工友们全面检查Z125次列车的车底制动管系。
在高温天气下,客车制动管系很容易发生热胀,导致部分活接松动漏风,从而影响列车制动性能。“为消除故障隐患,我们要对每一趟入库的列车开展‘听漏’检查,全力确保安全!”检车员杨世雄说道。
“听漏”,最考验作业者的听力、耐心。从事检车作业多年的杨世雄,是大家公认的首屈一指的“听漏人”,他摸索总结出的“每听30秒向前迈一步”的“30秒听漏法”,大大提高了“听漏”效率和准确度。
杨世雄戴上耳麦、拿稳超声波测漏仪,猫腰钻进500米长、1米多深的检修地沟。只见他弯着腰小步前移,时不时将探头放到制动管系活接密集的部位。
当走到104分配阀附近时,他手捂仪器、耳麦,侧耳、凝神,聆听回响声,没有发现异常情况。由于检修地沟狭长,密不透风,第3辆车检查过半,杨世雄已经成了“汗人”。
忽然,杨世雄听到耳麦中出现刺耳的“嗡嗡”声,瞬间紧张起来。接下来,他用毛刷蘸满肥皂水,挨个部位刷起来,当刷到单元制动缸软管连接处时,出现了密集的气泡。
“陈工长,第3辆车2位的单元制动缸软管连接处有轻微漏风!”杨世雄马上通过对讲机告诉工长。
“抓紧时间紧固,紧固时动作柔一些,别用力过猛!”听到对讲机里的叫喊后,工长陈永焜边提醒边快速向故障车方向走来。
据陈永焜介绍,该段针对出库车辆检修关键部位,制定了相应的内控标准、专项修措施,全力确保列车安全上线运行。
1时38分左右,杨世雄找到一个可以放进管钳的缝隙。他个头不高,踮着脚将管钳位置放正,并小心翼翼地进行紧固,防止用力过猛造成接头裂损。紧固完后,他开始刷肥皂水确认,发现接口处的气泡已经消失。大约3分钟后,漏泄故障处理完毕。
1时42分,收拾好工具,杨世雄又弯腰向下一辆车走去:“我们厦门北客车技术整备所负责2列27辆复兴号动车组、4列76辆图定客车的日常维护工作,大多数作业时间都是在半夜,一刻都不能耽搁!”杨世雄说。
张贵锋 王玉星
- 12-15· 寒夜里为绝缘子“洗尘”
- 12-8· 小灯泡里的大效益
- 12-1· 深夜里的道岔“塑形手术”
- 6-30· 雨夜里,他们为车辆“问诊把脉”
- 6-13· 焊轨厂里的“高烤”
- 5-16· 数据里的四川脉动|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2.8万亿元
- 1-4· 高铁站里的守夜人
- 11-2· 阿里的“亲儿子”!一年送出55亿包裹,营收279亿,快递黑马诞生
- 9-17· 奋战马里的重汽小伙儿
- 8-13· 5年200万公里的背后,看用户如何评价汕德卡